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红花的中药鉴定要点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花。
【产地分布】原产埃及,我国多有栽培。
【采收加工】在5~6月花开放,花冠从黄色变红色时,于早晨露水未干时采摘管状花,保护好子房,以便结子。将花在弱阳光下晒干或阴干,也可微火烘干。
【药材性状】不带子房的管状花,长1~2厘米。表面红黄色或红色。花冠筒细长,先端5裂,裂片呈狭条形,长5~8毫米;雄蕊5枚,花药聚合成筒状,黄白色;柱头长圆形,顶端微分叉。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心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调经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煎服。用治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等。
【化学成分】含红花苷、新红花苷、前红花苷、红花醌苷、二十九烷、β-谷甾醇及二棕榈酸、甘油酯、油酸、亚油酸、绿原酸等13种成分。另有报道,尚含有红花黄色素。
【使用禁忌】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