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槟榔的中药炮制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1.炮制方法
(1)槟榔:取原药材,去杂,用水浸泡3~5天,捞出,置容器内,经常淋水,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
(2)炒槟榔:取槟榔片,置热锅内,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3)焦槟榔:取槟榔片,置热锅内,中火炒至焦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2.炮制作用
缓和药性。槟榔生用消积下气之力较强。炒后药性较缓和,避免克伐太过耗损正气。同时减少恶心、腹泻等副作用。炒焦后药性更缓。
3.炮制品功效
槟榔味苦、辛,性温。归胃、大肠经。生槟榔具有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的功能。常用于治疗绦虫、姜片虫、蛔虫及水肿、脚气、疟疾等疾病。
炒槟榔与焦槟榔均长于消食导滞,用于食积不消、痢疾里急后重等,但炒槟榔较焦槟榔作用稍强,而克伐正气的作用也略强于焦槟榔,一般身体素质稍强者可选用炒槟榔,身体素质较差者应选用焦槟榔。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