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苦石莲的中药鉴定要点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来源于豆科植物喙荚云实Caesalpinia minax Hance.的种子。
【产地分布】生于山沟中空旷的溪旁、路边或灌木丛中。分布于云南、广西、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8~9月采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晒干。
【药材性状】椭圆形或长圆形,两端钝圆,长1.2~2.2厘米,直径0.7~1.2厘米,外面黑褐色或暗棕色,光滑,有的具细密的环状横纹或横裂纹,基部有珠柄残基,旁有小圆形的合点。质坚硬,不易破开。种皮厚约1毫米,内表面灰黄色,平滑而有光泽;除去种皮,可见2片棕色肥厚的子叶,富油质,子叶中间有浅棕色的胚芽及胚根。气微,味极苦。
【性味归经】性苦,味寒。归心经、脾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散瘀、止痛、清热、去湿。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临床应用】用量6~9克,内服煎汤;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用于治疗哕逆、痢疾、淋浊、尿血、跌打损伤。
【化学成分】种子含呋喃二萜型内酯:caesalmic A、B。
【使用禁忌】虚寒无火者忌用。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