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马兜铃的中药鉴定要点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et Zucc.的成熟果实。
【产地分布】生于山野树林下。主产于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干燥。
【药材性状】卵圆形,长3~7厘米,直径2~4厘米。表面黄绿色、灰绿色或棕褐色,有纵棱线12条,由棱线分出多数横向平行的细脉纹。顶端平钝,基部有细长果梗,果皮轻而脆,易裂为6瓣。果梗也分裂为6条。果皮内表面平滑而带光泽,有横向脉纹。果实6室,每室种子多数。平叠整齐排列。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长6~10厘米,宽8~12厘米。边缘有翅,淡棕色。气特异,味微苦。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归肺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用治肺热咳嗽、痰中带血、肠热痔血、痔疮肿痛。
【化学成分】含马兜铃酸、马兜铃次酸、木兰花碱、木青香碱、马兜铃内酰胺、季铵生物碱等成分。
【使用禁忌】本品味苦而寒,内服过量,可致呕吐,虚寒咳喘及脾弱便泄者慎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