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麦芽的中药鉴定要点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禾本科植物大麦Hordeum vulgareL.的成熟果实经发芽颖果干燥而得。
【产地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5~6月果成熟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脱粒,扬净。炮制:取净大麦,用清水浸泡3~4小时,捞出,置能排水的容器内,盖好,每日淋水2~3次,保持湿润,至芽长2~3毫米时,取出,干燥炒麦芽:取净麦芽置锅内,文火炒至表面深黄色,偶有焦斑时,取出放凉;焦麦芽:同上法炒至焦黄色,有爆声,取出放凉。
【药材性状】梭形,长8~12毫米,直径3~4毫米。表面淡黄色,背面为外稃包围,具5脉;腹面为内稃包围。除去内外稃后,腹面有1条纵沟;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及须根,幼芽长披针状条形,长约0.5厘米。须根数条,纤细而弯曲。质硬,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微甘。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脾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属消食药。
【临床应用】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脾虚食少、乳汁郁积、乳房胀痛、妇女断乳。生麦芽健脾和胃通乳,用于脾虚食少、乳汁郁积;炒麦芽行气消食回乳,用于食积不消、妇女断乳;焦麦芽消食化滞,用于食积不消、脘腹胀痛。 健胃消食、疏肝和胃宜生用;回乳生用、炒用均可;止泻多炒用。内服:煎汤,用量10~12克,或研末冲服;回乳炒用,用量60克。
【化学成分】麦芽含淀粉酶、转化糖酶、酯酶、氧化酶、催化酶、纤维二糖酶、龙胆二糖酶、地衣聚糖酶、苦杏仁酶、过氧化异构酶等多种酶。还含大麦芽碱、大麦芽胍碱A、B及葡萄糖苷、禾草碱。又含腺嘌呤,胆碱,甜菜碱,卵磷脂,氨基酸,维生素B、D、E,蔗糖等。另含Q-生育醌、α-生育酚、叶绿醌、白栝楼碱。
【使用禁忌】孕妇、无积滞者慎服,妇女哺乳期禁用。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