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紫苏子的中药鉴定要点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的干燥成熟果实。
【产地分布】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呈卵圆形或类球形,直径约1.5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网纹,基部稍尖,有灰白色点状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压碎。种子黄白色,种皮膜质,子叶2,类白色,有油性。压碎有香气,味微辛。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肺经。
【功效与作用】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属泻下药下分类的润下药。
【临床应用】用量3~10克,内服煎汤,或入丸、散。治疗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化学成分】紫苏种子含蛋白质17%、油51.7%,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亚麻酸56.8%,亚油酸17.6%、甘油三亚油酸酯、α-亚麻酸、甘油三棕榈酸酯、左旋紫苏醛等成分。
【使用禁忌】肺虚咳喘,脾虚便溏者禁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