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胡椒的中药鉴定要点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
胡椒科植物胡椒Piper nigrum L.的近成熟或成熟果实。
【产地分布】生长于荫蔽的树林中。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海南、广西、福建、台湾、云南有栽培。
【采收加工】于秋末至次年春季,果实呈暗绿色时采收,晒干后为黑胡椒;果实变红时采收,浸渍数日,擦去果肉,晒干,为白胡椒。
【药材性状】黑胡椒球形。表面黑褐色,具隆起网状皱纹,顶端有细小花柱残迹,基部有自果轴脱落的疤痕。质硬,外果皮可剥离,内果皮灰白色或淡黄色。断面黄白色,粉性,中有小空隙。气芳香,味辛辣。 白胡椒表面灰白色或淡黄白色,平滑,顶端与基部间有多数浅色线状条纹。
【性味归经】性热,味辛,有毒性。归大肠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温中散寒、下气、消痰。属温里药,
【临床应用】用量0.1~0.5克,煎服,或研粉吞服。外用适量。用治胃寒呕吐、腹痛泻泄、食欲不振、癫痫痰多。胡椒酒服之,亦宜汤服。治五脏风冷、冷气心腹痛、吐清水(《食疗本草》)。
【化学成分】胡椒果实含挥发油、二氢胡椒酰胺、胡椒酰胺、胡椒亭碱、胡椒碱、次胡椒酰胺、隐品酮、二氢香苇醇等成分。
【使用禁忌】不可多食,孕妇慎服,阴虚有火者忌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