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苍耳子的中药鉴定要点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ex Widd.带总苞的胞果。
【产地分布】生于荒坡草地或路旁。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8~9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晒干,或割取全株,打下果实,除净杂质,晒干。炒苍耳子:取净苍耳子置锅内,文火炒至表面深黄色,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去刺,筛净。
【药材性状】纺锤形或椭圆形,长1~1.7厘米,直径4~7毫米。表面黄绿色、棕绿色或暗棕色,着生多数长约2毫米的钩刺。一端有两根较粗大的尖刺,分离或相连,外皮(总苞)坚韧,内分2室,各藏1个小瘦果。瘦果略呈纺锤形,一面较平坦,果皮灰黑色,纸质;一端具1刺状突起的柱基;种子浅灰色,种皮膜质,内有2片子叶,胚根位于尖端。气微弱,味微苦、油样。以粒大饱满、色黄绿色者为佳。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苦。归肺经。
【功效与作用】散风湿、通鼻窍、杀虫。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温解表药。药理研究表明,苍耳子煎剂有镇咳、降血糖、降压、抗菌、消炎以及抗凝血酶作用。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风寒头痛、鼻酸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内服,煎汤,用量3~10克;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化学成分】含脂肪油9.2%,主要成分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蜡醇、β-谷甾醇、γ-谷甾醇及β-谷甾醇、卵磷脂、脑磷脂。此外,还含有亮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等以及糖类、有机酸等。
【使用禁忌】虚性头痛、痹痛禁服。有毒,剂量过大可致中毒,轻者表现为全身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继则出现头昏头痛,嗜睡或烦躁不安,心率增快或减慢,低热出汗,两颊潮红而口鼻周围苍黄或出现轻度黄疸,肝肿大。严重时可发生昏迷抽搐,休克,尿闭,胃肠道大量出血或出现肺水肿以致呼吸、循环或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