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桑椹的中药鉴定要点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果穗。
【产地分布】生于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处,多为人工栽培。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4~6月待果实变红时采收,晒干,或蒸后晒干。
【药材性状】聚花果由多数小瘦果集合而成,表面黄棕色至暗紫色,有短果序梗。小瘦果卵圆形,外具肉质花被片4枚。气微,味微酸而甜。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酸。归心经、肝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补血滋阴、生津润燥。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血药。
【临床应用】用量9~15克,水煎服。用治眩晕耳鸣、心悸失眠须发早白、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血虚便秘。
【化学成分】果穗含糖,鞣酸(tannic acid),苹果酸( malicacid),维生素(vitamin)B1、B2和胡萝卜素(carotene)[1];其脂类的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linoleic acid),油酸(oleic acid),软脂酸(palmitic acid),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85%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5.0%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便溏者慎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