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浮小麦的中药鉴定要点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干瘪轻浮的干燥颖果。
【产地分布】全国各地大量栽培。
【采收加工】夏至前后,成熟果实采收后,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筛去灰屑,用水漂洗,晒干。
【药材性状】干瘪颖果呈长圆形,两端略尖,长约7毫米,直径约2.6毫米。表面黄白色,皱缩。有时尚带有未脱净的外稃与内稃。腹面有一深陷的纵沟,顶端钝形,带有浅黄棕色柔毛,另一端成斜尖形,有脐。质硬而脆,易断,断面白色,粉性差。无臭,味淡。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归心经。
【功效与作用】除虚热、止汗。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虚热药,或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表止汗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用量15~30克,或研末;止汗,宜微炒用。主治阴虚发热、盗汗、自汗。
【化学成分】主要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等成分。
【使用禁忌】无汗而烦躁或虚脱汗出者忌用。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