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淡豆豉的中药鉴定要点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产地分布】全国均有栽培。
【采收加工】10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去壳取种仁。炮制取桑叶、青蒿各70~100克,加水煎煮,滤过,煎液拌人净大豆1000克中,待吸尽后,蒸透,取出,稍凉,再置容器内,用煎过的桑叶、青蒿渣覆盖,闷使发酵至黄衣上遍时,取出,除去药渣,洗净,置容器内再闷15~20天,至充分发酵、香气溢出时,取出,略蒸,干燥,即得。
【药材性状】椭圆形,略扁,长0.6~1厘米,直径0.5~0.7厘米。表面黑色,皱缩不平,上有黄灰色膜状物。外皮多松泡,有的已脱落,露出棕色种仁。质柔软,断面棕黑色。气香,味微甘。
【性味归经】性凉,味苦、辛。归肺经、胃经。
【功效与作用】解表、除烦、宣发郁热。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临床应用】用于感冒、寒热头痛及烦躁胸闷、虚烦不眠。用量6~12克。
【化学成分】主要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胃气虚弱而又易作恶心者慎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