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草豆蔻的中药鉴定要点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成熟种子。
【产地分布】生于沟谷、河边以及林缘阴湿处或草丛中。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摘近成熟果实,晒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烫晒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团,晒干。
【药材性状】类球形。表面灰褐色,中间有黄白色的隔膜,将种子团分成3瓣,每瓣有种子多数,粘连紧密,种子团略光滑。种子为卵圆状多面体,外被淡棕色膜质假种皮,种背一端有种脐。质硬,将种子沿种背纵剖两瓣,纵断面观呈斜心形,种皮沿种脊向内伸入部分约占整个表面积的1/2;胚乳灰白色。气香,味辛、微苦。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脾、胃经。
【功效与作用】燥湿健脾、温胃止呕。属化湿药。
【临床应用】用量3~6克,煎服。用治寒湿内阻、脘腹胀满冷痛、嗳气呕逆、不思饮食。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黄酮类和皂苷等成分。挥发油中含桉油精、a-蛇麻烯(a-humulene) 、反-麝子油醇(trans-farnesol)等,并含豆蔻素(cardamomin)、乔松素、桤木酮、山姜素(alpinetin)和、5,6-去氢卡瓦胡椒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不宜久煎。阴虚血少,津液不足者禁服,无寒湿者慎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