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马蔺子的中药鉴定要点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鸢尾科植物马蔺Iris pallasii Fisch.var. chinensis Fisch.的成熟种子。
【产地分布】生于向阳山野、路旁、沟边、草地及草甸,也常栽种于庭院中花圃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收果实,晒干,搓出种子,簸净,炒熟、捣碎用,或以醋拌炒。
【药材性状】不规则多面体,长约5毫米,宽3~4毫米。表面红棕色至黑棕色,略有细皱纹,基部有浅色种脐,质坚硬,不易碎裂。切断面胚乳发达,灰白色,角质,胚位于种脐的一端,白色,细小弯曲。气微弱,味淡。
【性味归经】性平,味甘。归肝经、胃经、脾经、肺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湿、消肿解毒、止血。属止血药下分类的凉血止血药。
【临床应用】用量5~10克,内服煎汤;或入丸、散。治疗黄疸型肝炎、痢疾、吐血、衄血、血崩、白带、咽炎、痈肿、疝痛。外用适量捣敷。治疗骨结核:马蔺子置铁锅内炒干研粉,内服,每日3次,每次5~7克,小儿酌减。
【化学成分】种皮的醚溶性部分含马蔺子甲素、马蔺子乙素、马蔺子丙素等。另含羽扁豆烯-3-酮、白桦脂醇、β-谷固醇、植物蜡及多种脂肪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燥热者禁用,脾虚便溏者慎用。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