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刀豆的中药鉴定要点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豆科植物刀豆Canavalia gladiata (Jacq.) DC.的成熟种子。
【产地分布】栽培于气候温暖地带。主产于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实,晒干剥取种子,或先剥取种子后晒干。
【药材性状】扁卵形或扁肾形,长2~3.5厘米,宽1~2厘米,厚0.5~1.5厘米。表面淡红色、红紫色或黄褐色,少数类白色或紫黑色,略有光泽,微皱缩,边缘具灰黑色种脐(习称“黑眉”),长约种子的3/4,宽约2毫米,其上有类白色膜片状珠柄残余,近种脐的一端有凹点状珠孔,另端有深色的合点,合点与种子脐间有隆起的种脊。质硬,难破碎。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平滑,子叶黄白色,胚根位于珠孔一端,歪向一侧。气微,味淡,嚼之具豆腥气。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归胃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温中、下气、止呕。属温里药。
【临床应用】用量4.5~9克,煎服;或烧存性研末。用治脾胃虚寒所致呃逆、呕吐、肾虚腰腿酸痛无力等。
【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凝集素、氨丙基、氨丁基刀豆四胺、刀豆球蛋白A、刀豆氨酸、羽扇豆醇、没食子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胃热盛者慎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