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全草类中药——葎草的中药鉴定要点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桑科植物葎草Humulus scandens( lour.)Merr.的干燥全草。
【产地分布】生于路旁、沟边湿地,村寨篱笆上或林缘灌丛。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收加工】9~10月收获,选晴天,收割地上部分,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本品茎淡绿色,有纵棱。茎枝和叶柄密生倒钩刺。叶对生,有长柄,叶片肾状五角形,直径7~1厘米,掌状5深裂,稀为3或7裂,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一形,光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两而生粗糙硬毛下而有黄色腺点。有的带有花、果。气微,味淡。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苦。归肺经、肾经。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利尿通淋。属利水渗湿药下属分类的利尿通淋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主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
【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木犀草素、胆碱、丁香烯、β-葎草烯、大波斯菊苷、木犀草素-7一葡萄糖苷、牡荆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尚不明确。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