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全草类中药——马兰的中药鉴定要点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菊科植物马兰Kalimeris indica (L.) Sch.-Bip.[Asterindicus L.]的干燥全草或根。
【产地分布】生于路边、田野、山坡上。分布于全国各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药材性状】本品呈细长圆柱形,新的根状茎,多枝、疏生自上年的老根茎上,常弯曲交错,粗1~2毫米。淡黄褐色至土黄色,具横皱缩及细纵皱纹,节不呈明显环状,但从芽或芽痕的存在可见到;根纤细,疏而散生于节的周围,长可达5厘米以上,直径在1毫米以下。质韧,不易折断(但当年生根茎韧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状,髓部白色气微,味微涩。
【性味归经】性凉,味辛。归肺经、肝经、胃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用量10~30克,鲜品30~6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主治吐血,衄血,血痢,崩漏,创伤出血,黄疸,水肿,淋浊,感冒,咳嗽,咽痛喉痹,痔疮,痈肿,丹毒,小儿疳积。
【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大黄素、大黄酚、香草醛、β-谷固醇、豆固醇、亚油酸、木栓酮、木栓醇、月桂酸以及多种挥发性成分如石竹烯、γ-榄香烯、十五烷等。
【使用禁忌】孕妇慎用。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