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全草类中药——垂盆草的中药鉴定要点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景天科植物垂盆草Sedum sarmentosum Bunge的全草。
【产地分布】生于山坡、岩石石隙、沟边、路旁湿润处。分布于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北及华东等地。
【采收加工】7月采收,洗净,鲜用,或开水焯过,晒干。除去泥沙杂质,干品切段。
【药材性状】茎纤细,长可达20厘米以上,部分节上可见纤细的不定根。3叶轮生,叶片倒披针形至矩圆形,绿色,肉质,长1.5~2.8厘米,宽0.3~0.7厘米,先端近急尖,基部急狭,有距。气微,味微苦。
【性味归经】性凉,味甘、淡。归肝经、胆经、小肠经。
【功效与作用】清利湿热、解毒。属利水渗湿药下分类的利湿退黄药。
【临床应用】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及急、慢性肝炎。内服:煎汤,用量干品15~30克,鲜品30~120克;或捣汁服。外用:捣敷或制成软膏外敷。
【化学成分】含甲基异石榴皮碱、N-甲基异石榴皮碱、二氢-N-甲基异石榴皮碱等生物碱以及景天庚糖、葡萄糖、蔗糖、果糖。并含垂盆草苷及多种氨基酸、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消旋甲基异石榴皮碱、二氧异石榴皮碱等成分。
【使用禁忌】脾虚腹泻者慎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