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了全草类中药——长春花的中药鉴定要点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
【来源】夹竹桃科植物长春花Catharathus roseus (L.) G.Don的干燥全草。
【产地分布】我国华东、中南、西南有栽培。
【采收加工】当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选晴天收割地上部分,先切除植株茎部木质化硬茎,再切成长6厘米的小段,晒干。
【药材性状】全草长30~50厘米。主根圆锥形,略弯曲。茎枝绿色或红褐色,类圆柱形,有棱,折断面纤维性,髓部中空。叶对生,皱缩,展平后呈倒卵形或长圆形,长3~6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钝圆,具短尖,基部楔形,深绿色或绿褐色,羽状脉明显;叶柄甚短。枝端或叶腋有花,花冠高脚碟形,长约3厘米,淡红色或紫红色。气微,味微甘、苦。以叶片多、带花者为佳。
【性味归经】性寒,味苦。无归经。
【功效与作用】解毒抗癌,清热平肝。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5~10克;或将提取物制成注射剂静脉注射。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主治多种癌症,高血压,痈肿疮毒,烫伤。
【化学成分】本品含长春碱、长春新碱、环氧长春碱、长春花胺、长春尼宁、四氢鸭脚木碱等成分。
【使用禁忌】长春花用于癌症时,最好用其提取物静脉注射。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