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阴病治阳、阳病治阴"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区别,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相关资料分享如下,请各位中药学职称考生仔细查看,希望对大家巩固2020中药学职称知识点有所帮助!
"阴病治阳"适用于阳虚所致的虚寒证,即采用扶阳益火之法,消退相对亢盛之阴寒,故该治法也可称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技巧是:火属阳,益即为补,所以益火=补阳,指的是用补阳的方法来消退阴盛。
"阳病治阴"适用于阴虚所致的虚热证,即采用滋阴壮水之法,抑制相对亢盛之阳,故亦称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技巧是:水属阴,壮即为补,所以壮水=补阴,指的是用补阴的方法来制约阳亢。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理论依据是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
"阴中求阳"针对的是阳虚证的治疗,指的是在使用补阳药的同时,兼用少量补阴药,使得"阳得阴助"而达到更好的补阳目的。
同理,"阳中求阴"针对的是阴虚证的治疗,指的是在使用滋阴药的同时,兼用少量补阳药,使得"阴的阳升"而达到更好的补阴目的。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理论依据是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
推荐阅读:
【高频考点】中药药剂学:胶剂、胶囊剂的考点汇总
【高频考点】中药调剂学:合理用药考点汇总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阴病治阳、阳病治阴"与"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区别”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中药学职称考试相关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药学职称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