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中的黄酮类成分是中药学职称考试会考到的内容,为了帮助中药学职称考生了解,掌握更多知识点、考点,医学教育网为大家搜集整理如下:
从黄芩中分离出黄芩苷(含4.0%~5.2%)、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木蝴蝶素A、二氢木蝴蝶素A、黄芩黄酮Ⅰ、黄芩黄酮Ⅱ、白杨素等2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其中黄芩苷是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此外还有降转氨酶的作用。中成药“注射用双黄连(冻干)”的主要成分即为黄芩苷。黄芩苷元(黄芩素)的磷酸酯钠盐可用于治疗过敏、喘息等疾病。
黄芩苷为淡黄色针晶, -144.9°(吡啶+水),几乎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可溶于含水醇及热乙酸。遇三氯化铁显绿色,遇乙酸铅生成橙红色沉淀。溶于碱及氨水初显黄色,不久则变为黑棕色。经水解后生成的苷元(黄芩素)分子中具有邻三酚羟基,易被氧化转为醌类衍生物而显绿色,这是黄芩因保存或炮制不当变绿色的原因。黄芩变绿后,有效成分受到破坏,质量随之降低。
将样品在纤维素薄层板上点样,于正丁醇-乙酸-水(12∶3∶5,上层)中展开,置紫外光下观察荧光,可用于黄芩苷的鉴别。
推荐阅读:
【高频考点】专业知识:中药鉴定学全草类中药考点汇总
2021年中药学职称课程 选你所需>>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黄芩中的黄酮类成分”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中药学职称考试动态、考试经验、政策资讯、辅导课程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药学职称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