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必考点:小儿感冒”的内容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下:
(一)诊断要点
1.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感受外邪,或有与感冒病人接触史。
2.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为主症。
3.感冒伴兼夹证者,可见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大便失调;或睡卧不宁,惊惕抽搐。
4.血常规检查: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5.病原学检查:鼻咽分泌物病毒分离、咽拭子培养等可明确病原。
(二)治疗原则
以疏风解表为基本治疗原则。
(三)分证论治
1.主证
(1)风寒感冒证
证候:发热轻,恶寒重,无汗,头痛,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咽不红,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治法:辛温解表,疏风散寒。
代表方剂: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证
证候: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流浊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肿痛,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法:辛凉解表,疏风清热。
代表方剂:银翘散。
(3)暑邪感冒证
证候:发热,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晕,头痛,鼻塞,身重困倦,胸闷泛恶,口渴心烦,食欲不振,或有呕吐、泄泻,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或指纹紫滞。
治法:清暑解表,化湿和中。
代表方剂:新加香薷饮。
(4)时邪感冒证
证候:起病急骤,全身症状重,高热,恶寒,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痛,心烦,口赤咽红,肌肉酸痛,腹痛,或有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瘟解表消毒。
代表方剂: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
2.兼证
(1)感冒夹痰证
证候:感冒兼见咳嗽较剧,痰多,喉间痰鸣。
治法:风寒夹痰者,辛温解表,宣肺化痰;风热夹痰者,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代表方剂:在疏风解表基础上,风寒夹痰者加二陈汤、三拗汤;风热夹痰者加桑菊饮、黛蛤散。
(2)感冒夹滞证
证候:感冒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
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导滞。
代表方剂: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用保和丸。
(3)感冒夹惊证
证候:感冒兼见惊惕哭闹,睡卧不宁,甚至骤然抽风,舌质红,脉浮弦。
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
代表方剂: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用镇惊丸。
以上内容“2020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必考点:小儿感冒”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更多内容请关注医学教育网中医执业医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