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进入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备考期,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奉上“中医执业医师”温里药“常考点”,相关内容整理如下:
1.附子与干姜功效主治比较
附子: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干姜: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治脾胃寒证、亡阳证、寒饮伏肺、寒湿痹痛。
相同点:二药均能温中散寒、回阳救逆,常用于亡阳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脾胃有寒脘腹冷痛泄泻。
不同点: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并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可用于各种阳虚证以及风寒湿痹证;干姜回阳救逆之功不及附子,长于温中散寒,常用于中焦寒证;又有温肺化饮之功,用于寒饮停肺证。
2.附子与肉桂的区别
附子: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肉桂: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原。主治阳痿,宫冷;腹痛,寒疝;腰痛,胸痹,阴疽,闭经,痛经;虚阳上浮。
相同点:二药均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常用治里寒实证、虚寒证以及寒湿痹痛。
不同点:附子能回阳救逆,并长于温补脾肾;肉桂长于温补命门,还能引火归原,温通经脉,并能鼓舞气血生长,以治阴疽与虚寒性溃疡等。
3.干姜与生姜的区别
干姜: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治脾胃寒证、亡阳证、寒饮伏肺、寒湿痹痛。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主治风寒表证;胃寒呕吐;风寒客肺的咳嗽;解鱼蟹、半夏及天南星毒。
4.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
5.附子的用法用量: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6.肉桂为治命门火衰之要药。在补益气血方中加入少量本品,可鼓舞气血生长。
7.肉桂的用法用量:煎服,1—4.5g,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
8.吴茱萸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主药,为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
9.丁香畏郁金。
10.花椒功效: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以上关于“中医执业医师”温里药“常考点”的知识由医学教育网整理,祝各位医师资格考试备考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