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引起的药物性皮炎,中医称之为“药毒”。在中医理论中,“药毒”的发生与个体体质、药物性质及用量等因素有关。治疗时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施治。
1. 风热侵袭型:患者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伴有瘙痒感强烈,舌质偏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治则宜疏风清热解毒,可用银翘散加减方剂治疗。
2. 湿热蕴结型:此类型以水疱、糜烂为主症,局部焮痛明显,口苦咽干,大便不畅,小便黄赤,舌红苔腻,脉滑数。治则应清利湿热解毒,可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3. 血热炽盛型:若患者出现广泛性红斑、水疱甚至剥脱现象,并伴有高热、烦躁不安等症状,则属于血热炽盛的表现。此时宜凉血解毒,可用犀角地黄汤等方剂调理。
4. 气阴两虚型:长期患病者可能表现为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胖有齿痕、脉细弱无力等情况,此为气阴两虚所致。治则需益气养阴,可选用生脉饮等方剂进行调补。
在具体用药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处方,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疗效,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患者应避免再次接触引发药毒的药物,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身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