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中医如何治疗颤证?

中医对颤证的治疗方法主要依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等因素综合判断后给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颤证在中医学里通常被归类为“瘛疭”或“震颤”,其病因病机复杂多样,包括肝风内动、气血两虚、痰湿阻络等。
1. 肝风内动型:表现为四肢不自主抖动,情绪波动时加重。治疗上应以平肝熄风为主,常用药物如钩藤、天麻、石决明等。
2. 气血不足型:患者常感乏力、面色苍白、震颤无力。此时需补气养血,可选用黄芪、当归、白芍等药材。
3. 痰湿阻络型:此类病人可能伴有头重脚轻、胸闷恶心等症状。治疗时应化痰祛湿通络,可用半夏、陈皮、茯苓等药物。
4. 肾精亏损型:出现震颤的同时还会有腰膝酸软、耳鸣眼花等表现。此时需要滋补肝肾,可考虑使用熟地黄、枸杞子、杜仲等药材。

除了内服药之外,针灸也是治疗颤证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不同的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如风池穴用于平肝熄风;足三里、三阴交则有助于补气养血。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调摄精神情绪,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总之,在中医治疗颤证的过程中,需因人而异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并结合非药物疗法共同作用以达到最佳疗效。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中医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新课

4280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