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痿证常用的穴位有:
1. 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此穴可以健脾益气,对于因脾胃虚弱导致的痿证有一定的疗效。
2.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这个穴位能够清利湿热,适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痿证。
3. 关元: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脐下1.5寸。关元穴能补肾壮阳、温通经络,对于肾虚型的痿症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4. 气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线,当脐中下2寸。此穴位具有调和气血的功效,对因气滞血瘀所致的痿证有益。
5.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穴主肾经,可滋阴降火、补益肝肾,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下肢无力等症状。
6. 昆仑:在足部外踝尖后方凹陷中。昆仑穴能疏风解表、活血止痛,对于风湿性或寒湿性的痿证有辅助治疗效果。
7. 悬钟:位于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悬钟穴有助于强壮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对各种类型的下肢痿弱都有一定帮助。
这些穴位在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择,并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等进行综合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