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一种常见血液疾病。在
中医执业医师的角度来看,诊断缺铁性贫血不仅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方法,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舌脉等传统中医诊断手段来进行综合判断。
1. 从症状上看:患者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色淡、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部分病人可能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表现,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的情况。
2. 体征方面: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可以观察到患者舌质淡白或有齿痕,脉象细弱无力等特点。
3.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红细胞计数降低、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减小。
- 铁代谢指标检测:血清铁含量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转铁蛋白饱和度下降。
- 储存铁水平测定:骨髓铁染色阴性或减少,血清铁蛋白浓度显著降低。
4. 其他辅助检查:
- 如有必要可进行胃镜、肠镜等消化道内窥镜检查以排除慢性失血原因;
- 必要时还可以做腹部B超或者CT扫描来了解有无肿瘤性疾病导致的隐匿性出血。
综上所述,确诊缺铁性贫血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在治疗过程中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恢复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