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衄,即牙龈出血,在中医学里通常归于“血证”范畴。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齿衄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证分型:
1. 胃火上炎型:表现为牙龈红肿疼痛,出血量多色鲜红,伴有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症状。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2. 阴虚火旺型:主要症状为牙龈渗血,血色偏暗淡,夜间加重,兼见五心烦热、咽干口燥、颧红盗汗等阴虚表现。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
3. 脾不统血型:此类患者常有面色苍白无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状。牙龈出血色淡且持续时间较长,不易止住。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弱。
4. 血热妄行型:除了牙龈出血外,还可能伴有全身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或瘀斑,发热口渴等症状。舌尖红绛,苔黄燥,脉弦数有力。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及体质特点综合判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清胃泻火、滋阴降火、健脾摄血、凉血止血等方法来调治齿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