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在骨髓病理学上的主要特点是骨髓增生减低或极度减低。具体表现为:
1. 骨髓中造血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尤其是粒系、红系和巨核系细胞明显减少,而脂肪组织增多。
2. 残存的造血细胞分布不均,可能出现散在的小灶性增生区域,但这些区域与正常骨髓相比也显得稀疏。
3. 骨髓间质中可见到较多的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有时可伴有钙化现象。
4. 在某些病例中,可以观察到淋巴细胞、浆细胞等非造血成分相对增多的现象。
5. 严重者整个骨髓腔几乎全部被脂肪组织所替代,仅见少量造血岛存在。
这些变化反映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体内造血功能的严重受损状态。在临床诊断时,通过骨髓穿刺和/或活检获取样本进行病理检查是确定再障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