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于治疗神经性皮炎引起的瘙痒症状有一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平衡,从而改善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皮肤瘙痒。
2. 促进血液循环:针灸能够扩张局部血管,增加血流量,提高组织营养供给,有助于缓解炎症反应及修复受损肌肤,减轻瘙痒感觉。
3. 调整免疫系统:研究表明,针刺可以影响机体的免疫反应,如降低Th1/Th2细胞比例失衡状态,减少促炎因子水平,对抗过敏性皮肤病有积极意义。
4. 释放内啡肽等物质:针灸时会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脑啡肽等镇痛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不仅具有止痛效果,还能产生愉悦感,帮助患者放松心情,间接缓解因心理因素引起的皮肤瘙痒。
5. 改善微环境: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和细胞代谢情况,针灸有助于恢复皮肤屏障功能,减少外界刺激对敏感肌肤的影响。
总之,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主要是从多角度、多层次出发,综合调节机体内部环境,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在临床应用中,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组合,并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如中药内服外用等,以期取得更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