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发生滞针后应如何正确处理?

滞针是指在针刺过程中,针体被肌肉组织缠绕或因其他原因导致拔针困难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时,正确的处理方法非常重要,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首先,医生需要保持冷静,不可强行拔针,以免损伤患者的皮肤、肌肉或其他组织。可以轻轻摇动针柄,尝试缓解针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状态。如果轻摇无效,则应考虑改变体位或让患者进行适当的放松动作,有时这能帮助解除肌肉对针的缠绕。

其次,在上述方法均无法解决问题时,医生应该使用专门的工具如止血钳等辅助拔针。操作过程中需格外小心,避免造成额外伤害。

最后,如果滞针情况特别严重或者伴有其他并发症(例如断针),则应当立即停止所有自行处理的行为,并尽快将患者送至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预防总是优于治疗。因此,在实施针灸前充分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合理选择针具、掌握正确的进针技巧以及注意观察患者反应等都是避免发生滞针的有效措施。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中医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新课

4280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