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阴阳如何定义?其基本特性是什么?

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阴阳学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概念。它源于古代先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规律的观察与总结,是认识和解释自然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之一。

首先来定义阴阳: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转化。在中医学中,阴阳被用来概括事物或现象中两种属性相反而又互相联系的事物或现象。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夜为阴;男属阳,女属阴等。

阴阳的基本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立性:这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对立的性质和作用,比如动与静、上与下、明与暗等。在人体中则表现为功能活动(如心脏搏动)属于阳,而物质基础(如血液)则归于阴。
2. 相互依存性:虽然阴阳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甚至矛盾,但它们又彼此依赖、相互作用。没有阴也就无所谓阳,反之亦然。例如,人体健康状态下的生理活动需要气血平衡,气属阳,血属阴;气能生血,血能养气。
3. 相互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相互转化。如四季更替中春夏季属阳,秋冬季属阴,但到了极点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变,“物极必反”即此意。人体病理状态下亦然,比如由寒转热、由实转虚等情况。
4. 无限可分性:任何事物都可以再分为阴阳两个部分,而且这种划分可以无止境地进行下去。如白天为阳中之阳,傍晚则为阳中之阴;夜晚为阴中之阴,凌晨则是阴中之阳。

通过以上对阴阳概念及其基本特性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价值,并将其运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中医执业-高效定制班

2025年新课

4280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