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在中医学中属于“哮病”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证候类型。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时,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诊断与治疗。
1. 寒哮:主要表现为发作时喉中哮鸣声高亢,咳痰清稀色白量多,遇冷加重,舌淡苔白滑,脉弦紧。治疗原则为温肺散寒,化痰止哮。常用方剂有射干麻黄汤等。
2. 热哮:表现为发作时喉中哮鸣如吼,咳嗽气促,咳痰色黄粘稠难出,面红身热,口渴喜冷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原则为清肺泄热,化痰平喘。常用方剂有定喘汤等。
3. 虚哮:包括肺脾两虚和肺肾两虚两种类型。
- 肺脾两虚型表现为反复发作,气短声低,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胖边有齿痕,脉细弱。治疗原则为健脾益肺,化痰止哮。常用方剂有人参健脾丸等。
- 肺肾两虚型表现为长期反复发作,呼吸困难,动则喘甚,声低息微,腰膝酸软,遗尿或夜尿频多,舌淡胖质嫩,脉沉细无力。治疗原则为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常用方剂有金匮肾气丸等。
4. 痰湿阻肺:表现为胸闷咳嗽,咳痰量多且粘腻不易咳出,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滑或濡缓。治疗原则为燥湿化痰,宣肺降逆。常用方剂有二陈汤等。
5. 外感诱发:如风寒、风热等外邪侵袭所致的哮喘发作,应先解表散邪。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相应的解表药物,如桂枝汤(适用于风寒型)、银翘散(适用于风热型)等。
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不仅注重对症下药,还强调调整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