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学里,治疗耳鸣耳聋可以选取多个穴位,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或按摩。常用的穴位有以下几个:
1. 听宫穴: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此穴对于因肝胆火旺、风热上扰等引起的耳鸣耳聋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 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适用于外感风邪所致的耳鸣耳聋。
3.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此穴属肾经原穴,可滋补肾阴、温通肾阳,对因肾虚引起的耳鸣耳聋有良好疗效。
4. 中渚穴:在手背部,当第4、5掌骨间,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主治因气血不足导致的耳鸣耳聋。
5. 翳风穴:位于颈部,乳突后下方凹陷处。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耳鸣耳聋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6. 侠溪穴:在足背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此穴可清肝泻火,对于因肝胆湿热所致的耳鸣耳聋有效。
7. 耳门穴:位于耳屏上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凹陷中。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耳鸣耳聋。
在实际临床应用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穴位组合进行治疗,并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中药、食疗等综合调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