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眩晕配穴如何选?

眩晕在中医中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其治疗往往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眩晕的病因病机复杂多样,包括肝阳上亢、气血两虚、痰湿内阻等不同原因,因此配穴也应因人而异。下面是一些常见类型的眩晕及其相应的选穴建议:
1. 肝阳上亢型:这类患者常伴有头痛、面红耳赤等症状。治疗时可选用太冲(位于足大趾与次趾之间的缝隙中向上约1寸处)、行间(在足背,第一二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等穴位以平肝潜阳;同时可以配合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和风池(位于项部两侧,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来清头目、降逆止晕。
2. 气血两虚型:此类患者常感乏力、面色苍白或萎黄。治疗时应以补益气血为主,可选择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和脾俞(在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来健脾胃、生化气血;还可以配合气海(脐下一寸半)、关元(脐下三寸)等穴增强体质。
3. 痰湿内阻型:患者可能有头重脚轻、恶心呕吐等表现。治疗时应以化痰祛湿为主,可选取中脘(位于腹部正中线,当胸骨剑突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处)、丰隆(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等穴来调理脾胃、消食导滞;还可以配合内关(手腕掌面,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以宽胸理气。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及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治,并且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在针灸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生活方式调整及饮食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保医学教育网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打开APP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中医执业-高效定制班

直播+录播 含班级服务

4180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