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决气》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其中对“气”的分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根据该篇的描述,“气”主要可以分为六种类型,即:精气、荣气(营气)、卫气、宗气、元气和真气。
1. 精气: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之一,来源于先天遗传与后天饮食水谷等营养物质。它藏于肾中,是构成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的重要基础。
2. 荣气(营气):由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精微所化生,在脉内运行,滋养全身组织器官,并参与血液的生成过程。
3. 卫气:卫外之气,具有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它主要来源于肺和脾的功能活动,行于脉外,温煦肌肉皮肤、调节汗孔开合等。
4. 宗气:由自然界清气与食物水谷精微相结合,在胸中汇聚而成的一种强大动力性气体。宗气上达心肺,下达下焦,推动呼吸、循环等功能。
5. 元气:又称为原气或真元之气,是人体最根本的生命力源泉,源于先天,藏于肾,通过三焦分布全身,对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6. 真气:这里可能是指与元气相近的概念,强调了其作为身体内在固有力量的本质。在《灵枢·决气》中提到“真气者,所以受之而生也”,表明真气是人体接受天地自然之气而产生的根本性生命活力。
以上就是《灵枢·决气》篇对“气”的分类及其功能的简要介绍。这些概念对于理解中医理论体系中的生理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