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在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变:
1. ST段抬高:这是急性心肌梗死最典型的特征之一,通常发生在胸痛发作后的短时间内。ST段的抬高可以是单相或双相的,且抬高的程度与梗死面积有关。一般来说,ST段抬高超过0.2mV(在V1-V3导联)或超过0.1mV(在其他标准导联和加做导联),就需要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2. T波改变:早期可以出现T波高尖,随着病情进展,T波逐渐变为倒置。T波的倒置程度与心肌缺血的程度密切相关,是判断心肌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
3. 出现病理性Q波:在ST段抬高的基础上,如果某个导联出现了持续时间超过0.04秒、振幅大于同导联R波1/4以上的Q波,则称为病理性Q波。这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期出现的特征性改变之一,表明有部分心肌已经发生了不可逆性的坏死。
4. R波递增不良:在正常情况下,从V1到V6导联,R波应该逐渐增高,而S波则逐渐减小。但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这种正常的R波递增过程会被破坏,表现为R波振幅不随导联向左推进而增加。
5. 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常伴有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房颤等。这些异常可能单独出现或与上述特征同时存在,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总之,在临床上遇到疑似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时,应尽快进行12导联甚至更多导联的心电图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