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经脉别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重要文献,主要探讨了人体脏腑与经脉之间的关系。该篇章详细阐述了十二正经的循行规律及其与五脏六腑的功能联系,对于理解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 心:心主血脉,其经脉为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文中提到“心气通于舌,其荣在面”,强调了心脏与面部及舌头的关系。
2. 肺:肺主气司呼吸,其经脉为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经脉别论》指出“肺气通于鼻,其荣在毛”,说明了肺与鼻子及体表毫毛的关联。
3. 肝:肝藏血主疏泄,其经脉为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端,循股入毛中,环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文中描述“肝气通于目,其荣在筋”,表明了肝脏与眼睛及筋肉的关系。
4. 脾: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其经脉为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上至腹部,属脾络胃。《素问·经脉别论》提到“脾气通于口,其荣在唇”,揭示了脾胃与口腔及嘴唇的联系。
5. 肾:肾藏精主水液代谢,其经脉为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上贯脊属肾络膀胱。文中说“肾气通于耳,其荣在发”,强调了肾脏与耳朵及头发的关系。
此外,《素问·经脉别论》还讨论了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及其相应经脉的功能特点和生理病理变化。例如,胃为水谷之海,其经脉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分别负责消化吸收过程中的不同环节;膀胱则通过足太阳膀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