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在中医学中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其病机复杂,与多个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主要涉及的脏腑有肝、肾、心和脾。
1. 肝: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负责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高血压患者常因情志不遂或长期精神紧张导致肝失疏泄,肝阳上亢,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此外,肝火旺盛亦可引起血压升高。
2. 肾: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主管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肾阴不足或肾阳虚弱均可引发高血压。肾阴虚则不能滋养心肝而致阴阳失衡;肾阳虚则温煦无力,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痰湿内生。
3. 心: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源,“心主血脉”,当心血亏耗时,脉道失去濡养,易产生血瘀现象。另外,心火亢盛亦能促使血压上升。
4. 脾: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饮食不当或脾胃虚弱,则可能导致湿浊停滞、痰饮内生,阻碍气血运行,进而影响到血压的正常调节。
综上所述,高血压在中医理论中并非单一脏腑的问题,而是多因所致,且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互为因果。临床治疗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辨证施治,调整相应脏腑的功能状态,以达到降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