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又称为雪口病或口腔念珠菌感染,在中医学里属于“口糜”、“舌疮”的范畴。其主要病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感湿热:中医认为,湿热之邪可由饮食不节(如过食肥甘厚味)、居住环境潮湿等因素引起,导致湿热内生,上蒸于口腔,从而引发鹅口疮。
二、脾虚湿盛: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减退,水湿停聚,湿气上泛,则容易出现口腔黏膜的病变。尤其是小儿,因体质娇嫩,更易受此影响。
三、阴虚火旺: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或情绪波动大等因素可致人体阴阳失衡,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灼伤口腔黏膜,形成鹅口疮。
四、正气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外邪易于侵袭。当身体虚弱,特别是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念珠菌等条件性病原微生物便乘虚而入,在口腔内大量繁殖,引起感染。
五、其他因素:如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也可能破坏正常的微生态平衡,增加鹅口疮的发生风险;另外,营养不良、维生素B族缺乏也是重要的诱因之一。
治疗上应根据具体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对于湿热引起的鹅口疮,宜清热利湿;脾虚湿盛者需健脾祛湿;阴虚火旺则滋阴降火;若正气不足,则需扶正固本。同时,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食物和饮料,增强自身免疫力,以减少鹅口疮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