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学理论中,疾病的产生是由于人体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中医的基本观点,可以将发病的内外因素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外因
1.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六种外感病邪。这六种自然界的气候因素,在异常变化时可成为致病的因素,如风为百病之长,易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寒性凝滞收引,容易损伤阳气等。
2. 疫疠:指某些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疾病,多因外界病毒、细菌感染所致。
二、内因
1.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变化过度或持续时间过长会损伤脏腑功能,导致气机失调。例如,长期忧虑可耗伤肺脾之气;大怒则易损肝。
2. 饮食失宜: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偏食等会导致脾胃受损,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转化。
3. 劳逸不当:过度劳累或久坐不动均能伤害人体正气,减弱机体抵抗力。过劳伤肾,过逸则易生痰湿。
4. 先天不足和后天失养:先天体质虚弱或者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调养也会降低人的抗病能力。
此外,还有如环境污染、社会心理因素等现代医学中提到的非传统中医范畴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人体健康状态。总之,中医认为内外环境的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当这些变化超出人体自我调节范围时,就可能引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