痫病,在中医理论中,主要与肝和脾两个脏器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根据《黄帝内经》等经典文献记载,痫病的发生多因情志不遂、饮食失节、先天不足或后天调养不当等因素导致肝风内动、痰湿阻滞、气血逆乱而发。
具体来说:
1. 肝: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具有调节情绪和促进气机顺畅的功能。当人长期处于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时,容易引起肝气郁结,进而化火生风,出现抽搐、惊厥等症状。此外,“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说明了癫痫发作与肝脏功能紊乱有直接联系。
2. 脾:脾为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谷精微,若因饮食不当或脾胃虚弱,则易产生湿浊停滞于中焦,聚而生痰。《丹溪心法》指出:“无痰则不作眩”,强调了痰在癫痫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脾主升清”,脾的功能失常还会影响脑髓的滋养,导致神明失养。
因此,在治疗上,中医通常会从调肝理脾入手,采用平肝息风、化痰开窍等方法来缓解症状,并注重调整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当然,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还需结合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