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sAg,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标志。当血液检测中出现HBsAg阳性时,意味着患者当前正受到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这可以是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的表现。
1. 急性感染:在初次暴露于乙型肝炎病毒后,通常几周到几个月内,血清中的HBsAg水平会上升并变得可检测。如果是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大多数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清除病毒,这时HBsAg会转为阴性。然而,在这段时间里,患者具有传染性,并且可能会出现急性乙型肝炎的症状,如疲劳、食欲不振、黄疸等。
2. 慢性感染:对于部分人群而言,特别是婴幼儿或免疫力低下者,他们可能无法完全清除病毒,从而导致慢性乙型肝炎。在这些病例中,HBsAg持续存在超过6个月,并且可能会终身携带。长期携带HBsAg的人群有较高的风险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等严重肝脏疾病。
因此,当检测结果为HBsAg阳性时,需要进一步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HBeAg、抗-HBc IgM、HBV DNA定量等),以评估病毒活跃程度和感染阶段,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肝功能变化及早发现潜在并发症。
此外,预防性措施也非常重要,比如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或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对于高危人群建议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