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哑和失音在中医学中通常与肺、肾、肝、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具体原因如下:
1. 肺系疾病:中医认为声音的产生与气的运行息息相关,而肺主气,司呼吸。当外感风寒或风热侵袭肺部时,可导致肺失宣发肃降,影响声门开合,出现音哑或失音症状。此外,长期吸烟、吸入有害气体等也易损伤肺阴,造成肺燥干咳,声音嘶哑。
2. 肾精亏损: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与人体的生长衰老密切相关。若肾虚则不能上纳清气以助声带振动发声,故肾虚可引起音哑、失音现象。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因年老体衰,肾中精气不足而致声音低微无力。
3. 肝气郁结:肝主疏泄,调节情志活动。当情绪抑郁不畅或过度紧张焦虑时,会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肺,干扰正常呼吸和发声过程,从而产生音哑、失音等问题。
4. 脾胃虚弱:脾为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谷精微,提供全身所需营养。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濡养咽喉,也会出现声音嘶哑或者完全丧失发音能力的情况。
综上所述,音哑、失音多由肺肾两虚、肝气郁结或脾胃虚弱所致,在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