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但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而经量减少者。在中医妇科学中,月经过少的辨证分型主要依据病因病机的不同,可以分为肾虚、血虚、血瘀和痰湿等类型。
1. 肾虚: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与生殖密切相关。若肾气不足或肾精亏损,则可导致冲任二脉空虚,血海不充,表现为月经量少色淡,质稀,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症状。
2. 血虚:长期失血或者脾胃虚弱不能化生气血,均可引起血虚。此类患者除了月经过少外,还会有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心悸失眠等表现。
3. 血瘀:情志不遂、寒凝血脉等因素可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血瘀。临床可见月经量少且色暗有块,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拒按。
4. 痰湿:过食肥甘厚味或体质偏胖者易生痰湿,阻滞胞宫脉络,则月经量减少。此类病人往往形体肥胖、胸闷泛恶、白带多而粘腻。
针对不同类型的月经过少,在治疗上应采取相应的调理方法,如肾虚型可补肾填精;血虚型需养血调经;血瘀型则活血化瘀;痰湿型宜健脾利湿。同时,患者日常生活中也应注意饮食结构合理、保持良好情绪状态以及适当运动以促进身体健康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