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在中医学中被称作“疟病”或简称“疟”。根据中医理论,疟病是一种由感受疟邪引起的外感热病。中医认为疟邪是由于外界的风、寒、暑、湿等六淫之气侵入人体而引发的一种疾病。疟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周期性发冷发热、头痛、骨节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中,对疟疾已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和论述。根据症状的不同,中医将疟病分为多种类型,如寒疟(主要表现为寒战明显)、温疟(以发热为主症)、瘅疟(高热无汗)等等。每种类型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也有所区别。
在治疗上,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汤剂等。例如,《伤寒杂病论》中记载了多个用于治疗疟疾的有效方剂,如桂枝汤加减、柴胡桂枝干姜汤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医学条件下,对于疟疾的诊断和治疗应以西医为主导,但中医药在辅助治疗及缓解症状方面仍具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