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皮炎在中医学中属于“风瘙痒”、“顽癣”的范畴,其病因多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因素有关,导致肝气郁结、脾虚湿盛、血燥生风等病理变化。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时,主要选取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化湿、养血润燥作用的穴位。
主穴通常包括:
1. 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成直角,在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此穴可清热解表、祛风除湿,对于改善神经性皮炎的症状有良好效果。
2. 血海: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约三横指),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血海穴能活血化瘀、养血润肤,适用于治疗因血虚引起的皮肤干燥瘙痒等症状。
3.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面,当足内踝尖上3寸(约四横指),胫骨后缘。此穴为肝脾肾三条经脉的交会点,具有调和气血、健脾利湿的作用,对神经性皮炎有较好的疗效。
4. 风市:在大腿外侧部中线上,当腘横纹与臀横纹之间的中点。风市穴能够驱散体内风邪,缓解因风邪侵袭所致的皮肤瘙痒等问题。
5. 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太溪为肾经原穴,可滋阴降火、润燥止痒,对于改善神经性皮炎患者的手脚干燥症状尤为有效。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差异,灵活选择配伍其他辅助穴位进行综合治疗。例如,若伴有明显的肝气郁结表现,则可以加用太冲穴;如出现脾虚湿重的情况,则可考虑加入足三里、阴陵泉等健脾胃化湿的穴位。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在针灸治疗神经性皮炎的过程中,除了正确选取有效穴位外,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调理,避免刺激性食物及过度劳累,以达到最佳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