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针灸治疗眩晕的主穴有哪些?

在中医针灸治疗眩晕的过程中,选取合适的穴位对于改善症状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相关指导以及临床实践经验,治疗眩晕的主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 风池:位于项部,当枕骨下方与上颈椎棘突之间凹陷处,两侧各一。此穴能够疏风清热、平肝息风,对于因外感风邪或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有良好疗效。
2. 百会:处于头顶正中线上,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百会为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交会穴,具有醒脑开窍、调神定志的功效,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眩晕。
3. 内关: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当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内关能宽胸理气、宁心安神,对于因气血不足或痰湿阻滞导致的心悸不宁及伴随的眩晕有一定效果。
4.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髌骨下缘直下3寸(约四指宽度),当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该穴可健脾益气、调和营卫,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体虚眩晕。
5. 太溪:在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太溪属肾经原穴,能滋阴降火、补肾强腰,对于肾精亏损引起的头晕耳鸣尤为适宜。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病机,可在上述主穴基础上适当配伍使用其他辅助穴位以增强疗效。例如,若眩晕伴有恶心呕吐可加用中脘;若为肝阳上亢型则可以考虑加入太冲等。在实际操作时,还需结合针刺手法、留针时间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正保医学教育网
上医学教育网 做成功医学人
打开APP
全部评论(0打开APP查看全部 >
精品课程

中医执业-高效定制班

直播+录播 含班级服务

4180

查看详情
0
0
0
评论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