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在中医学中被称为“疟病”,其病因主要与感受疟邪有关,临床表现多样。根据《中医内科学》等文献记载,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差异,疟疾可以分为多种辨证分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正疟:此类型表现为寒热往来明显,发作有时,先寒后热,汗出而解,头痛身痛,口渴喜饮。舌质淡红,苔白或黄腻,脉弦数。
2. 温疟:发热重于恶寒,持续时间较长,少有定时性,伴有心烦、口干、便秘等症状。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3. 寒疟:以寒冷症状为主,畏寒明显,热势较轻或不显,甚至出现四肢厥冷。舌淡胖,苔白润,脉沉迟。
4. 劳疟:长期劳累过度导致正气虚弱,疟邪乘虚而入,表现为发热无力、疲倦懒言、食欲减退等症。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5. 疟母(久疟):指病程较长的疟疾患者,因反复发作耗伤气血,可出现面色萎黄、消瘦乏力、腹胀便溏等症状。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苔腻,脉细涩。
6. 湿热型疟疾:湿热内蕴所致,除了一般疟疾症状外,还可见到胸闷恶心、小便短赤等表现。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以上只是大致分类,在实际诊疗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