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麻,又称为乳儿麻疹或婴儿急疹,在中医中属于温病范畴。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随后出现皮疹,多发于6个月至1岁的婴幼儿。治疗上应遵循清热解毒、透疹止痒的原则。
首先,对于奶麻的初期,即发热未出疹时,可以采用疏风清热的方法。常用药物有银花、连翘、薄荷等,这些药物具有良好的疏散表邪和清除内热的作用。同时,可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加减药物,如伴有咳嗽可加入桔梗、前胡;若见咽喉肿痛,则可用牛蒡子、射干。
当孩子开始出疹时,治疗的重点转向清热解毒与透疹。此时可以选用紫草、地丁、板蓝根等药性寒凉的药材,以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并促进皮疹顺利排出体外。如果疹色深红或紫暗,说明体内有血热现象,需要加入丹参、赤芍等活血化瘀药物。
在护理方面,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避免孩子过度穿衣,以免加重病情;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多饮水,可适量给予梨汁、西瓜汁等清凉饮品。此外,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医生指导,不要擅自给孩子用药。对于症状较重或者持续不退热的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