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中对于“胸痹”的描述,主要集中在第二篇《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和第九篇《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根据原文记载,“胸痹”主要是指由于正气不足、邪气内阻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具体表现为胸部闷塞不适、疼痛、呼吸困难等。
书中提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这句话概括了“胸痹”的主要临床表现。其中,“喘息咳唾”指患者常伴有气促、咳嗽或吐痰的症状;“胸背痛”则说明疼痛不仅局限于胸部,还可能放射至背部;“短气”即呼吸不畅,感觉气不够用;而脉象方面,“寸口脉沉而迟”意味着脉搏较弱且缓慢,“关上小紧数”表明在特定部位(如手腕的关部)可以感觉到脉搏跳动较快或有力。
此外,《金匮要略》还强调了胸痹与体质虚弱、寒湿侵袭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认为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疾病。治疗上主张根据具体病情采取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等方法,并配合适当的食疗调养。
总之,《金匮要略》对胸痹病症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阐述,不仅涵盖了症状表现,还包括了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